狄更斯在《雙城記》的開篇寫到: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,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;這是希望之春,這是失望之冬。
來看一組數據:全國省市自治區在2021年一共宣布了38次跨省游暫停,基本都發生在下半年。調查顯示,1年近2萬家旅行社倒閉。研學作為整個旅游產業最脆弱的神經末梢,疫情一旦有風吹草動,會被迅速叫停;研學人在持續兩年多的新冠疫情下,總是猝不及防如坐過山車。
新冠疫情依然是最大的變數。不過,在客觀之外,研學復興重在研學人的自身行動。
研學復興,做基地
研學業態從“游商”開始向“坐商”轉變,這個觀念在疫情常態下越來越被廣為接受。不過在具體的落實中,我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——目前營地仍然是資本和大企業的寵兒,而基地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。
在此我想做一個大膽的預測:在未來3年內,基地因其更輕資產、靈活運營等優勢逐漸會成為研學市場的生力軍。
研學復興,做增量
對于研學的理解,行業基本上停留在中小學生校外教育活動的層面。事實上,疫情爆發至今,大部分同行的理解仍然沒有太大突破。
事實上,研學復興需要圍繞著研學,做一些增量。
研學復興,做賦能
研學產業已經持續兩年低迷。想象一下:大家都沉默不語將是怎樣的場景?
研學復興,其實需要我們不斷持續地發聲,需要不斷地為自己加油,需要不斷地彼此打氣,需要不斷的行業賦能。因此,只要行業需要,我們都會出現,為行業發聲是每個研學人應盡的義務。行業好,我們才會好;我們好,行業才會好。
研學復興,育人才
世界衛生組織譚德塞強調,2022年我們必須終止新冠肺炎大流行。中國旅游協會休閑度假分會會長魏小安近期表示,2022年中國旅游有戲,或恢復到2019年水平。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教授指出市場主體對于自駕旅游、研學旅行等新需求還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。
疫情終將過去,我們必須要做好一切準備,未雨綢繆,研學復興,人才先行。
研學專業人才培養
最新教育部的數據顯示:不含之前退出的8家招生院校,有93家高職院校開設研學旅行管理與服務專業。不過我們也欣喜地看到:去年“研學旅行管理與服務”專業招生,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、浙江旅游職業學院、三峽旅游職業技術學院等多家院校招生人數都突破100人。